一篇小说吸引读者的秘诀往往不在于眼花缭乱的手法,能够勾起读者的同理心才是它能够脱颖而出的最大法宝。作者周于旸在《招摇过海》中正是通过不断穿插的宿命感,在文字中营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全书分为八篇相似但不同的故事,如果以“宿命”作为依据,可以分为反抗宿命但绕不出既有结局和被宿命裹挟随波逐流两类结局。
在同名故事《招摇过海》中,曾传裕作为渔民的儿子,为了摆脱自己从小生活的充满鱼腥味的环境,用功考上大学的金融专业,但是就在一切看上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由于自己的不通人情,曾传裕无法胜任大公司的财务工作,并惨遭行业封杀,最后不得已回乡当渔民。最后因为外甥恶作剧般丢在他手边的一张绘画习作,再次点燃自己打破宿命的决心,毅然丢下自己的家庭,乘船前往寻找那个心中的乌托邦。与之相似的,《退化论》中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转而成为鸟的“我”,也在成功逃离上一个宿命轮回后,落入下一个等待已久的圈套。而与前两篇不同的是,《命里有时》中的郑广延通过反复计划、多重保险维修学生送给自己的手表,看似跳出了宿命的魔咒,却因家人的缘故再入轮回。这便是同宿命抗争的一群人。
跟他们相反的,在作者的笔下同时存在着一群年岁尚小的主人公,他们不像前文的长者有阅历查探宿命、有能力抗争宿命。在《雪泥鸿爪》中,主人公江峰跟随因家庭原因失落的樊雪出走,本身缺乏安全感的樊雪跳进灰暗的火车货箱,江峰四处寻求救援时却遇见了多年后的自己,而年长的江峰因为妻子的生产,错过了弥补年少时缺憾的机会,导致樊雪被煤炭掩埋。与之相似的在《不可含怒到日落》中,年少时遇到的因家庭原因特立独行的刘青彤,可是“我”当时也只是一个身无长物的普通学生,只能在刘青彤被学校开除后留下深深的遗憾。无独有偶,在本书的第二种宿命中,同样包含有关他人的命运纠缠。《大象无形》中,李襄颖因为自己用蜡烛点燃了屋子,导致父亲输掉“南北棋王”的对局,是愧疚是思念,最终留下想同父亲再见一面的执念。
作者通过两种不同的对待宿命的方式,何尝不是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循环,每个抵达这里的读者总能找到跟自己共鸣的片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独有的哲学思维,每个个体的人生是独一无二的,却总逃不出相似共生的宿命。
评论
发表评论